首页 > 服务业务

leyu体育入口:擘画和谐共生发展成色 青岛园林林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来源:leyu体育入口    发布时间:2025-11-14 17:41:37

leyu体育: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01平方米、举行“公园+”主题活动457场次、全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时间节点,青岛这座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生态禀赋视为最珍贵财富的海滨城市,在园林林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山海城园”和谐共生的独特风貌。

  “十四五”以来,青岛市园林系统围绕“公园城市”“美丽青岛”建设愿景,紧扣高水平发展主线,积极写好“扩绿”“兴绿”“护绿”三篇文章。抢抓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机遇,开展山头公园整治、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城市绿化空间一直在优化、品质持续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筑牢,绿色发展动能不断释放,生态惠民成效充分彰显,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0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4.32%,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6.62%,全面实现“千里绿道”“千园之城”目标。用高水平的生态产品服务人民生活,以生态底色擦亮城市发展成色,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5年,公园城市建设成绩斐然。先后印发实施《青岛市“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2021-2035年)》,编制《青岛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1-2035年)》《青岛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全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态网络建设与保护。超额完成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12131”工程,完成荒山造林3.1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9.5万亩,复壮古树名木690株、建成古树公园8处,绿化村庄720个,建设城市绿道687公里、林荫廊道313.5公里、立体绿化500处、口袋公园378个、综合公园(社区公园)34个,整治提升71个山头公园,新(改)建适老化公园346个,展现敬老爱老人文关怀。

  与此同时,打造青岛市口袋公园品牌名片“青小园”,推出“口袋公园地图手册”。记者从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截至目前,已评选出青岛最美口袋公园30处、最美绿道30条。创新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145场次。我市古树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城阳区被列入省级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区,崂山区海之恋公园入选山东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和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深圳路体育公园入选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实地观摩点。

  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山头公园,正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后花园”“健身房”“遛娃地”,公园已成为青岛一道亮丽的“城市新名片”。

  复绿修复,还绿于民。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山、浮山公园焕然一新,建成太平山生态绿道7.9公里,太平山实现四园融合,浮山实现三区畅通。太平山出入口增加到75个,浮山出入口增加到35个。开设环太平山、浮山公交专线,市民入园游园更方便快捷。建成青岛最大的覆绿健身中心——浮山全民建身中心,打造“公园+体育”新场景,成为公园城市建设新地标。太平山、浮山成为游园能环山、全龄能共享、功能更完备、环境更宜人的城市“生态会客厅”和青岛旅游的新地标、“打卡地”,市民总体满意度达到99.4%,年入园市民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8.5%。

  这5年,城市绿地服务功能不断的提高。破解居住区绿化管护难题,创新开展社区园艺师“十百千”活动,解决群众诉求问题7100余件,惠及居民190余万人。以市北区都昌路11号院为试点,探索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联动”,破解开放式小区绿化改造提升难题。坚持示范引领,创建各类园林绿化养护示范路87条、达标路204条,园林式居住小区(单位)303个。科学开展绿化养护,印发实施青岛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完成首批公园分类分级评定92个,一级公园33个、二级公园14个、三级公园45个,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生态保护根基不断夯实。深化林长制改革,省内率先开展陆生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出版发行《青岛市陆生野生植物图鉴》,收录陆生野生植物1210种。举办“挽留海鸥”30周年纪念活动,系统展示全市生态保护成果。

  创新举措优化服务,“十四五”期间,批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769公顷、临时使用林地302公顷,使用林地面积居全省首位。获批《大泽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设计(2022-2035年)》《艾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设计(2021-2035年)》等,快速推进《青岛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青岛鳌山湾海洋公园撤销、薛家岛风景区详规、石老人风景区详规报批,助推竹岔岛、灵山岛和大、小管岛等海岛保护利用。

  这5年,园林林业绿色经济稳步发展。完善公园健身设施,有序推进“国球进公园”。盘活绿地资源,引入书店、饮品店、文创等新业态30处。连续举办三届城市公园节,举行“公园+”主题活动457场次。创新举办首届太平山山会、“青岛之夏”艺术灯会等活动,丰富公园场景,促进文旅消费。连续举办菊展、年宵花节、荷花节、樱花会等活动,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入选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崂山林场为试点,探索“国有林场+农户+集体林”经营模式,开展崂山北宅街道碳普惠交易试点、城阳区惜福镇街道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提质发展试点。培育森林康养产业,9家单位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5家企业获评中国森林康养人家。开展美国山核桃种植推广,持续推进林业产业体系调整。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及林下经济。“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林种植培养面积56.76万亩、苗木花卉14.5万亩、林下经济35.45万亩,获批2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樱花、椴树等特色苗木优势凸显,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增强,累计获国家林草局授权新品种46个。推动苗木花卉、森林与文旅融合发展,发布赏花观光、林下采摘等游览线余条。拓展林产品销售经营渠道,促进行业学(协)会发展壮大。

  这5年,对外合作交流实现新突破。“十四五”期间,全市园林林业领域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拓展深化。参加扬州、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及上海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充分展示青岛园林林业发展成就。青岛作为唯一的美国境外参展城市,亮相第196届费城花展,展园参观人次达16.5万。

  积极推动公园交流合作,太平山中央公园与成都人民公园、北京颐和园、广州越秀公园、济南趵突泉公园等国内知名公园建立友好公园关系,全市公园的“朋友圈”逐步扩大。推动企业在日韩、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地区和国家拓展销售市场,将先进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应用。组织青岛-比什凯克城市绿化合作会,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出口欧洲小叶椴、美洲椴、元宝枫等10余个苗木品种,总计约4.2万余株,并合作开展病虫害防治、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建设、碳汇造林等项目。利用互联网直播每年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出口大、中、小型黑松、黄杨、榆树、火棘等盆景2000盆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十四五”期间,青岛市坚持走科学技术创新兴林惠民之路,累计获得国家专利超160项,编纂出版专著10余部,积极地推进“五位一体”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创新开展自然教育和科普活动,评选首批自然教育基地24处,承办第二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活动,累计开展自然教育、科普活动千余场次,科普工作覆盖面与影响力不断扩大。

  随着“十四五”时期扩绿、兴绿、护绿任务高质量完成,提质、兴业、利民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践行“公园城市”理念,推进“百姓园林”建设,青岛园林事业正以昂扬向上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步调,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擘画和谐共生发展成色 青岛园林林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01平方米、举行“公园+”主题活动457场次、全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时间节点,青岛这座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生态禀赋视为最珍贵财富的海滨城市,在园林林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山海城园”和谐共生的独特风貌。

  “十四五”以来,青岛市园林系统围绕“公园城市”“美丽青岛”建设愿景,紧扣高水平发展主线,积极写好“扩绿”“兴绿”“护绿”三篇文章。抢抓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机遇,开展山头公园整治、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城市绿化空间一直在优化、品质持续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筑牢,绿色发展动能不断释放,生态惠民成效充分彰显,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0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4.32%,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6.62%,全面实现“千里绿道”“千园之城”目标。用高水平的生态产品服务人民生活,以生态底色擦亮城市发展成色,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5年,公园城市建设成绩斐然。先后印发实施《青岛市“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规划(2021-2035年)》,编制《青岛市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21-2035年)》《青岛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全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态网络建设与保护。超额完成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12131”工程,完成荒山造林3.1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9.5万亩,复壮古树名木690株、建成古树公园8处,绿化村庄720个,建设城市绿道687公里、林荫廊道313.5公里、立体绿化500处、口袋公园378个、综合公园(社区公园)34个,整治提升71个山头公园,新(改)建适老化公园346个,展现敬老爱老人文关怀。

  与此同时,打造青岛市口袋公园品牌名片“青小园”,推出“口袋公园地图手册”。记者从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截至目前,已评选出青岛最美口袋公园30处、最美绿道30条。创新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145场次。我市古树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城阳区被列入省级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区,崂山区海之恋公园入选山东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和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深圳路体育公园入选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实地观摩点。

  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山头公园,正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后花园”“健身房”“遛娃地”,公园已成为青岛一道亮丽的“城市新名片”。

  复绿修复,还绿于民。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山、浮山公园焕然一新,建成太平山生态绿道7.9公里,太平山实现四园融合,浮山实现三区畅通。太平山出入口增加到75个,浮山出入口增加到35个。开设环太平山、浮山公交专线,市民入园游园更方便快捷。建成青岛最大的覆绿健身中心——浮山全民建身中心,打造“公园+体育”新场景,成为公园城市建设新地标。太平山、浮山成为游园能环山、全龄能共享、功能更完备、环境更宜人的城市“生态会客厅”和青岛旅游的新地标、“打卡地”,市民总体满意度达到99.4%,年入园市民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8.5%。

  这5年,城市绿地服务功能不断的提高。破解居住区绿化管护难题,创新开展社区园艺师“十百千”活动,解决群众诉求问题7100余件,惠及居民190余万人。以市北区都昌路11号院为试点,探索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联动”,破解开放式小区绿化改造提升难题。坚持示范引领,创建各类园林绿化养护示范路87条、达标路204条,园林式居住小区(单位)303个。科学开展绿化养护,印发实施青岛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完成首批公园分类分级评定92个,一级公园33个、二级公园14个、三级公园45个,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生态保护根基不断夯实。深化林长制改革,省内率先开展陆生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出版发行《青岛市陆生野生植物图鉴》,收录陆生野生植物1210种。举办“挽留海鸥”30周年纪念活动,系统展示全市生态保护成果。

  创新举措优化服务,“十四五”期间,批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769公顷、临时使用林地302公顷,使用林地面积居全省首位。获批《大泽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设计(2022-2035年)》《艾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设计(2021-2035年)》等,快速推进《青岛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青岛鳌山湾海洋公园撤销、薛家岛风景区详规、石老人风景区详规报批,助推竹岔岛、灵山岛和大、小管岛等海岛保护利用。

  这5年,园林林业绿色经济稳步发展。完善公园健身设施,有序推进“国球进公园”。盘活绿地资源,引入书店、饮品店、文创等新业态30处。连续举办三届城市公园节,举行“公园+”主题活动457场次。创新举办首届太平山山会、“青岛之夏”艺术灯会等活动,丰富公园场景,促进文旅消费。连续举办菊展、年宵花节、荷花节、樱花会等活动,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入选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崂山林场为试点,探索“国有林场+农户+集体林”经营模式,开展崂山北宅街道碳普惠交易试点、城阳区惜福镇街道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提质发展试点。培育森林康养产业,9家单位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5家企业获评中国森林康养人家。开展美国山核桃种植推广,持续推进林业产业体系调整。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及林下经济。“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林种植培养面积56.76万亩、苗木花卉14.5万亩、林下经济35.45万亩,获批2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樱花、椴树等特色苗木优势凸显,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增强,累计获国家林草局授权新品种46个。推动苗木花卉、森林与文旅融合发展,发布赏花观光、林下采摘等游览线余条。拓展林产品销售经营渠道,促进行业学(协)会发展壮大。

  这5年,对外合作交流实现新突破。“十四五”期间,全市园林林业领域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拓展深化。参加扬州、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及上海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充分展示青岛园林林业发展成就。青岛作为唯一的美国境外参展城市,亮相第196届费城花展,展园参观人次达16.5万。

  积极推动公园交流合作,太平山中央公园与成都人民公园、北京颐和园、广州越秀公园、济南趵突泉公园等国内知名公园建立友好公园关系,全市公园的“朋友圈”逐步扩大。推动企业在日韩、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地区和国家拓展销售市场,将先进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应用。组织青岛-比什凯克城市绿化合作会,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出口欧洲小叶椴、美洲椴、元宝枫等10余个苗木品种,总计约4.2万余株,并合作开展病虫害防治、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建设、碳汇造林等项目。利用互联网直播每年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出口大、中、小型黑松、黄杨、榆树、火棘等盆景2000盆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十四五”期间,青岛市坚持走科学技术创新兴林惠民之路,累计获得国家专利超160项,编纂出版专著10余部,积极地推进“五位一体”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创新开展自然教育和科普活动,评选首批自然教育基地24处,承办第二届山东省森林文化周活动,累计开展自然教育、科普活动千余场次,科普工作覆盖面与影响力不断扩大。

  随着“十四五”时期扩绿、兴绿、护绿任务高质量完成,提质、兴业、利民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践行“公园城市”理念,推进“百姓园林”建设,青岛园林事业正以昂扬向上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步调,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