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喜欢的老家具、二手书刊,卖出闲置的旧物囤货、电子科技类产品,在“捡漏”中积攒成就感,在物品循环中让钱包“回血”……近年来,“卖二手、买二手”的绿色、循环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活跃在二手交易买卖平台上。根据某闲置交易买卖平台最新发布的数据,其日均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某二手交易买卖平台“买”“卖”的“90后”占比达60%。看起来消费水平更高、购买力更强的年轻人,为什么偏爱买二手商品?
年轻人热衷于二手经济,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他们本身就是互联网主力人群,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下,对新事物、新模式和新玩法的接受度更高。而相较于线下的跳蚤市场,在算法的加持下,现在的二手电子商务平台对用户、商品的识别更精准。更高的匹配效率,让年轻人拥有更多元、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其次,消费水平高,也并不代表年轻人花钱更随意。恰恰相反,很多年轻人现在的消费观是:该省省,该花花;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把钱都用在刀刃上。对他们来说,像一些更新换代频率高的电子科技类产品、书籍和网站会员等,或者使用周期并不长的物品,与其花高价去买全新的,不如在二手交易买卖平台上,花更少的钱买次新的商品。这样,年轻人从消费陷阱中跳出来的同时,还能收获“悦己”的快乐,用更少的钱获取心仪的物品。正如网友在社会化媒体分享的:“9.9元解锁全价会员”“房子是租来的,但半个家都是二手交易买卖平台淘来的”。这样的超高的性价比消费方式让年轻人“花小钱,办大事”。
除了“淘宝”,年轻人还会将手里闲置的物品卖出,既能赚点小钱“血”,将省下来的钱花在其他有用的地方,还能让闲置物品实现流转,继续发挥它的价值。而这些二手物品从“别人用过的东西”变身“高性价比好物”,这种观念的转变也反映了年轻人物尽其用的消费理性。
此外,现在的二手交易买卖平台早已超越了传统的线下跳蚤市场模式,可以交易,可以置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社交属性。对年轻人而言,那些闲置交易的对象早已不局限于常规旧物,以兴趣延伸出的交易圈子囊括了各类小众物品,比如手办、周边、话剧票等;物品交易外,还出现了跟妆、代遛狗、代拼乐高等服务交易。在这里,因同爱摄影器材结识的年轻人,交流二手相机使用心得与拍摄技巧;因复古服饰结缘的买家卖家,分享穿搭灵感与时尚见解;考公考研的人们向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考试心得……交易过程中的讨价还价、咨询答疑,都成为社交互动契机。这种新型社交打破年龄、职业界限,让志同道合者相聚在一起,丰富年轻人社交圈,拓展人际交往边界,形成独特的社交生态。
繁盛于这一些平台上的二手交易,是当代年轻人多元生活潮流的生动缩影。从理性消费、环保践行到社交拓展,年轻人在这一平台上展现出独有的时代风貌,引领社会迈向更具智慧与温度的发展方向。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标注明确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