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028-86137345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日用百货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桐庐19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 2025-01-11 23:00:37 |   作者: 日用百货

产品详情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全市域推进中小学科学实验建设项目的建议》(桐庐19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科协会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教育局一直重视中小学科学实验建设项目推进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校校有科学实验室,并且利用信息技术方法逐步的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努力推进数字化实验室、特色实验室创建。今年,我市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富春七小等4所学校入选全国实验校;上城区入选省实验区,桐庐县科技城未来学校等9所学校入选省实验校。

  1.部门联动,加强顶层设计。2006年,我市成立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2018、2021年相继印发《杭州市加强基层科普和科学素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杭州市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工作政策支持。

  2.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到位。市教育系统2021-2023年在科学教育上共投入约5亿元,包括科学实验室、特色教室建设3.3亿元,科学教师培训、科研交流约4000万元,扶持学生科学社团投入经费6500万元,科创科普活动投入2000万元,科学实践教育部门协作1700万元。三年来各类提质计划、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实验校示范校评定等科学教育项目824个。

  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733所学校自主探索创建了(或在建)各类创新实验室,项目总数(包括在建项目)达到1299个。目前,全市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全部达标,理科教学仪器达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配备要求的学校占比100%;配有移动学习终端的学校数达536所,占学校总数的61.3%,各类移动学习终端总数量68804台(套)。

  1.多部门联动科普宣传形成常态。2019年起,杭州市连续四年实施“科普中国”推广应用相关科普项目,构建科普中国推广培训讲师团;持续开展“院士专家进校园”“杭州科学大讲堂”等品牌活动;持续推进“科普中国”应用推广,截至2023年10月,全市科普信息员累计达49.6万余人,传播分享文章数累计超3815万次,科普信息员量与传播量均居浙江省地市首位、全国前列。

  2.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科学教育初见成效。借助区位优势,大力推进高校与高中深入合作,积极开发科学教育课程,如北航与杭二中联合成立的“北航杭二联合实验室”;北航杭州研究院与杭高钱塘学校共建空天信特色实验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学院与杭十四中签订了“星苗计划”,邀请浙大城市学院的教师开设“人工智能”选修课程。

  3.多方联手搭建学生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市教育局联动市科协、市科技局、团市委、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国棋院杭州分院、华数传媒等单位等单位连续38年举办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连续14届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为中小学生科学技术创新搭建展示平台。

  1.大力推进实验室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市中小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和专用功能教室26269个,其中,普通实验室3749个,创新实验室1299个,学科教室3688个,功能教室17533个。

  2.支持学生科学社团建设。目前,全市已有2952个学生科学社团,活动涵盖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个领域。

  3.课后服务科学类课程丰富。科学教育项目纳入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共计609所,覆盖率为69.36%;学生选择科学教育项目课后服务共计16.9万人;参与课后服务的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187个,提供科学教育课程5000余门。

  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后,我局已于4月上旬完成《杭州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方案》,计划通过3-5年努力,统筹推进科学教育提质工程、科学技术人才育苗工程和科创基地扩面工程等重点任务,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科学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和家校社协同科学教育育人体系。

  我局已启动科学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行动,充分的利用杭州市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校外科教资源和科技公司的优势,有效整合在杭高校、科技公司、科技场馆等资源,计划建设200个科学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科普教育资源、科学技术创新实验室和导师。我们将积极指导并支持桐庐县相关场馆和企业,参选今年科学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的评审。

  依托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成效和杭州数字之城优势,我们立足城市大脑,积极地推进“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建设,目前已建成“数智助学”、“数智优学”、“数智乐学”、“数智护学”系列应用场景,有力推进“教育智治”。我们将与浙江新算力中心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进一步拓展科学教育方面的应用场景开发。

  我们将通过与在杭高校、高新科技企业、科技场馆合作,搭建杭州市科学教育师资大平台,支持鼓励科学家、工匠、技能人才等校外导师进校,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组织500名中小学科学名师开展科普宣讲、社团指导及活动指导;邀请100名高校、企业及场馆的专家进校园,开展科普宣讲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落实200名科技辅导员指导学校建立科技社团,为学校科技竞赛等活动提供专业指导。

  我们将持续推进“双减”,严格落实教辅“一科一辅”规定,严禁学校、教师或通过家委会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家长购买教辅材料,给科学教育实验时间做加法。

  一是实施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行动。加强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实验清单,开展实验教学教师技能评比活动;加强学科实践,推进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提高学生探究和动手能力;开展科学教育精品课程赛课,评选一批科学精品课程;推进高中学校分类办学,评选首批科技特色学校;探索科学教育多元评价方式,开展科学教育质量监测。

  二是实施科学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建立常态化市、区、校三级科学教育教研机制,开展市级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培育一批科学教育名师;定向培养农村学校科学教育优秀师资,有中小学的乡镇选树至少有一名科学领军教师;成立首批20个市级中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举办市级中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和实验技能大赛。

  三是科学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行动。整合丰富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库,积极开发一批科学教育数字化教学平台。

  四是开展学生科学社团精育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扶持学生科学社团发展,评选首批优秀科技类社团,并拟在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增设科学社团比赛项目。